杨院士:是啊。当时,我们所里也还有几位院士,才50出头。
访者:近30年过去了,据说您仍然是您所里最年轻的院士。
杨院士:我们也入选过一位年轻院士, 丁伟岳,10年前吧,当时,我还是支持丁伟岳的。他当时身体很不好,没想到,入选院士以后,他的身体越来越好。这就有了问题,所里有些人就想让他当所长。可是,我已经计划让我的学生接班,计划很长时间了,不想改动,只好让他去了学校。
访者:您的所与其他几个所并成研究院了,所长很重要吗?
杨院士:当然院长更重要。年轻人,总要从下面升上来。
访者:您研究院里有几位年轻院士?
杨院士:有一个我们学部的,马志明, 快60了,还有一个另外学部的,郭雷, 不到50岁。郭雷是院长,我的学生王跃飞是书记兼副院长,他们两人领导着研究院。
访者:据说,6年前,马志明院士当院长的呼声很高。
杨院士:他不听话,表面上对我很客气。他自认为在国际上有些名气,院长位子坐定了。我带着一帮老院士,还有国外拿大奖的丘成桐,一起去科学院,把他拉了下来。
访者:年轻点的就听话吗?
杨院士:年轻人,好办。我和丘成桐在科学院办了个中心。我们这样、那样之后,我要是坚持一件事情,郭雷不会反对的。
访者:在学校,在您这个学科,有些年轻院士,对您构成压力吗?
杨院士:实际上,在我们研究院,还是有几个很好的年轻人。但他们对领导位子有期待。如果他们只做学问就好了。有一位,即专又红,上次差点入选院士。他有个反对者,我跟这位反对者关系很好。但是,他当选院士之后,下届就该他当院长了。我还是觉得由我的学生做更合适。
访者:那您为什么不把您的学生推成院士呢?
杨院士:现在还不是时候,他的基础较弱。他正在跟一些海外的合作,希望能够有好的文章。我们有许多计划,团队,希望他们能够帮助我们把研究做好。推上去一个院士很难,拉下来一个很容易。
访者:长此下去,您的所是否会被边缘化呢?
杨院士:您的担心不无道理。前几年,国家想在北大建国家中心。我知道了,就想了一个办法,捣乱了。现在这个中心只是教育部里的一个中心了,到现在也还没有建立起来。
访者:有意思,您怎么做呢?
某院士:我知道他们想请的中心主任田刚与其导师丘成桐有瑜亮情结。我就请丘成桐从科学院也申请建国家中心。结果丘成桐把田刚骂的一无是处。
访者:建一个那样的中心,对于国家总有好处吧?
杨院士:像我们这样的基础学科,早发展20年,晚发展20年,发展的好一点、差一点,是看不出来的。
访者:东方文化,学而优则仕。在西方,系主任、所长,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力。您一直是所里、后来院里的领导,为什么在中国,他有那么大的诱惑力?
杨院士:有很多资源,科学院的钱好用。院里拨款之后,没有那么多的人力来检查使用情况。百人计划、创新团队等等,所里也提成很多。从几年前开始,科学院实行院所长年薪制,每年院所长有20万元的额外收入。比如说,我们的院长20万多点,书记副院长20万差点。
访者:说到百人计划,您的院里有20多位,您的所就有10位。我查了一下,现在仍然在您所里做研究的仅有1位。有些根本没有回国,有些回国了,又走了,有些不做研究了。而仅有的这一位,还是从国内学校去您所的。
杨院士:没有关系,来去自由。反正钱不能带走。如果他们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我们的计划就算成功了。
访者:您已经年近70了,还担任领导职务吗?
杨院士:勉为其难,还做着一些事。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在科学院、国家等评奖委员会中还做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