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4日星期五

FW:

[说事]新上海人标准:年薪50万


上海是个"奇怪"的城市,年薪百万的"豪族"可以"月光",不名一文的乞丐也能找到生存的方法。
在这人来人往的人群中,每年有达到642万人的外来人口涌入上海(上海市人口计生委本月最新公布的数据),过着贫富不一的生活。然而,有多少人过得快乐无
忧,有多少人每日为三餐发愁,相信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一个"新上海人"一年要赚多少钱,才能够一个"新迁入家庭"的开销?
以上海平均房价2万元每平方米计算,在上海要买一套标准的120平方米3口之家住房需要240万元。加上一辆20万元的中等汽车,"新上海人"最大宗的消费需要260万
元。
目前国际组织提供的合理房价收入比为:世界银行专家认为是4-6,联合国人居中心认为是3-6,综合起来,国际公认的合理房价收入比是3-6。
以房价收入比为6计算,意味着"新上海人"要买一套240万元的房子需要年薪达到40万元以上。
算上每个月的汽车保养费、生活费、物业管理费、其他各项开支,这意味着,以国际组织提供的房价收入比来衡量,"新上海人"要达到这样的标准,至少需要年薪达到
50万元以上。
《东地产》以多个上海普通家庭生活水平为参考,推演出一个新上海人进入上海所需要的收入标准。


新上海人基础生活条件(以三口之家计算)


日常开支
水电煤                  1000元
柴米油盐              1500元
其他生活用品             1000元
养车                  2500元
男主人烟酒费用              1500元
男主人应酬费用              1500元
男主人购置衣物              1000元
女主人化妆品              1000元
女主人美容SPA              1500元
女主人购置衣物              2000元
月嫂工资              3500元
小孩奶粉及用品              2500元
房贷(20年年商业贷款等额本息还款法)    10322.67元
车贷(60个月商业贷款等额本息还款法)    3844.28元
年度固定支出摊薄          5000元


固定地产投资:
一套120平米住房              240万(以2万元/每平方米的上海住房均价计算)
一辆中等车              20万


年度固定支出:
双方父母红包              5万
家庭旅游              1万


月度总支出: 39166.95元
年度总支出:470003.4元

月度总支出: 39166.95元年度总支出:470003.4元
由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在保证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新上海人进入上海所需要的年度支出高达四十七万余元,要维持这样的生活一个新上海人一年必须赚到五十
万元左右。换言之,新上海人的准入标准已达年薪五十万。























不经花的五十万
十天前,当《东地产》记者在MSN上和钟嘉文就新上海人准入标准话题闲聊时,他主动向记者大倒苦水,他的经历一定层







面上代表了新上海进入这个城市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钟嘉文是个典型的"新上海人",首先他不会说上海话,普通话里渗透出的东北鼻音来源于他解释的:"小时候老师一直用方言讲课"。其次他很喜欢上海,11年前当他从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逃亡似的跑到了上海,他说,一直很憧憬上海的"小资生活",想和未来的女朋友在外滩喝茶,看看黄浦江的江景。
钟嘉文来到上海后,从建筑设计公司的职员做到副总,工资从2500元涨到现在的年薪50万元。他把自己比作"伏尔加的驴子"."永远赚不到够花的钱。"
他说,我赚到年薪30万才敢结婚,年薪50万才养小孩,上海的钱太不经用了。
钟嘉文的工资构成是每月3万元的固定月薪,外加年终大约15万元的奖金和分红。但这15万从来没有纳入过家庭开支预算。
"我每年春节前后都要回东北看望下爸爸妈妈,小时候他们省吃俭用养育我,现在得好好孝敬他们。有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去,有时候是和老婆一起去。一年给他们的养
老金是5万块钱,碰上其他亲戚小孩,钱就哗啦啦花出去了。" 钟嘉文说每次回家最少预算7万元,最多到10万元。
除了回老家看父母,春节期间他还会开车和老婆一起去杭州岳父岳母。岳父岳母属于退休干部,不缺钱花,但也不能空手去,礼物从岳母的各类饰品到岳父喝的高档酒
抽的高档烟,预算一直在1万元到2万元左右。
岳父是个麻将狂人,一到春节喜欢搓麻将,而且喜欢"玩大的"。"输了当然要慷慨解囊,赢了老爸老妈的要拿去请客吃饭。"
除了孝敬父母,钟嘉文的年终分红还有一大用途,就是夫妻俩的国外旅游。
钟嘉文和太太就是在旅游时候认识的,两人都是"旅游狂人",足迹从喜马拉雅山到阿尔卑斯山,几乎全世界有名的旅游胜地不在他们的数码相机里,就在他们的计划表
内。
钟嘉文一直试图将每年出国旅游的费用压缩在5万元以内,但几乎从来未能如愿。钟太太每次出国旅游前,一大堆小姐妹早已将密密麻麻的购物表放在她的LV包包
里,一部分买回来的东西小姐妹会付钱给他们,但很多稀里糊涂就送人了。
钟太太本人也是一个购物狂,每次出国一看到名品店,就大呼小叫的拉着他往里面冲。品牌从LV、Gucci,Prada,Fendi,Anna Sui, YSL 到channe,La
Mer,JudithLeiber……甚至一些当地品牌,钟太太都会逛得津津有味。
很多时候为了节约,钟嘉文除了陪太太游玩逛街,在国外都不大买自己的东西。为了避免遇到钟太太小姐妹们的现象,钟嘉文每次出国甚至都很"秘密",平时的"好兄
弟"从来都是保密,只有偶尔回来的时候会买一些小样东西送给同事和朋友。
在太太的影响下, 钟嘉文穿衣服的品味也逐渐向国际品牌靠拢。从与太太刚约会时候的A货ADIDAS,到现在的HUGO BOSS,VERSACE, DUNHILL。钟太太每次在SHOPPING
完自己的东西后,都会拉着钟嘉文去给他买些衣服鞋子之类。但大多数时候钟嘉文买的很少。他知道太太"花起钱来很没谱"。
除了每年的"大头花销",每个月近3万元的工资对钟嘉文的家庭来说也是花的"紧紧巴巴"。
2007年钟嘉文结婚的时候,贷款买了一套黄浦区250万的房子,月供7000多元。这占了他收入的一大块。"刚买房子的时候,感觉自己一个月赚得多,供个7、8千问题不
大,可是现在工资每个月要出去一大块,还是觉得有压力。"
重要的是,结婚前钟嘉文的太太在一家公关公司当经理,每个月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以前太太自己的化妆品、衣服大多是靠工资来支出。结婚以后,太太辞去了工
作,安心在家当起了全职太太,"花钱更厉害了!"。"以前她买衣服是有需要才买,现在是看着顺眼就买,也不管有没有用,有很多衣服她买回来穿都没穿过,就扔到
箱子里了。"
每个月钟太太在买衣服、化妆品和饰品上的钱都在3000块以上,多的时候一个月就花掉了1万多块钱。
除了买衣服和化妆品,钟太太每个礼拜都会邀约小姐妹去做SPA,由于有贵宾卡,每个月固定花费在1500元。此外每个月和小姐妹唱歌吃饭在1000元至1500元的花费不
等。
钟嘉文自己除了和朋友偶尔的聚会消费外,绝大多数的花费就在养车和抽烟。养车每个月的成本大约固定在1800左右。但香烟弹性很大。由于工作压力大,他每天至少
一包"中华"。碰到单位开会或者加班的时候,他一般是单位同事的"烟草供应商",哗啦啦几包"中华"一会就分发完毕。及至后来,公司人事部的老总每次抽烟干脆直接
拉他放香烟的抽屉。
在钟嘉文刚和太太结婚的时候,虽然太太和自己花钱都属于"无节制"状态,但是每个月节余都比较大。去年钟太太生了小孩后,家里又请了月嫂,一下开支开始变得严
峻起来。
太太在2008年年初生了个女儿,月嫂一个月的工资要4000元,外加钟太太营养费、小孩的衣服奶粉等等费用,家庭开支开始直线上升。
本着"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观念,钟嘉文在小孩诞生后开始要忙碌着每个月定期存下一部分钱,作为女儿的"成长培养基金"。"现在是一个月2000元,怎么样也得存下
来。"
生了女儿后,钟嘉文的父母老远从东北老家赶到上海,帮着带小孩。看到父母年纪大了,东北距离上海又远,钟嘉文开始和太太商量让父母住到上海来,一则可以省掉
每年回东北探亲的大笔费用,二来可以临近身边照顾父母。
听到钟嘉文要将父母接到家里来住,钟太太坚决反对。理由是:"生活习惯不一样,住着容易爆发矛盾。"
钟嘉文转而和太太商量希望在上海给父母买一套小房子,让他们从东北老家搬过来住。这样不住在一起,又能照顾父母。钟太太并没有明确反对,但同时提出也要给岳
母岳父在上海买一套房。
看着周边将近4万元/平方米的房价,钟嘉文彻底打消了把父母接到身边来住的念头。父母在上海住了3个月后,回到了东北老家。现在,他每到春节,还得飞到哈尔滨
再转乘4个小时的汽车去父母居住的小城市陪他们过春节。
钟嘉文在MSN上和记者聊得很晚,末了,他发来一句话,我在上海算赚得少吗?我觉得已经够可以了,但还是感觉钱不够用。上海真可怕,年薪50万都快过不下去了。
钟嘉文家庭支出表月度常规支出房贷
7500元太太买衣服化妆品
3000元以上太太SPA,聚会
2500—3000元养车
1800元抽烟
1000元月嫂
4000元女儿培养基金
2000元水电煤及其他生活用品
3000元其他费用
1000元月度总支出
25800元—26300元月度节余
4200元—3700元
年度常规支出:父母养老金
5万春节回家机票、红包及各项支出 2万岳父岳母礼物
2万年度国外2人旅游
5万—10万
一年总收入:50万一年总支出:约48万一年总结余:约2万

2009年12月2日星期三

FW: 韩寒牛叉的

FW: 韩寒牛叉的



可能离被风沙不远了downloading

今日,上海倒钩一案终于出了初步的结果,政府网站东方网的标题是:上海:坚决依法整治非法营运 坚决禁止不正当取证行为。

我们不仅仅要学会做除法,还要学会解读政府的官话。

虽然官话里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废话,但还有百分之一的屁话,这百分之一决定了政府经过考虑以后的方向,里面往往蕴含了很多的讯息。无论从商从政都要有良好的解读能力。

从顺序上来说,政府是不甘心的,因为政府强调了要坚决依法整治非法运营,表明了他们咽不下这口气,但是这次的确是栽了,后面那一句坚决禁止不正当取证行为是表示,老子暂时认栽。

但是,政府会两次栽到同一条河里吗?很遗憾,答案是会的。因为正常人都不大会。但是政府经常同样一条河里要掉好多次,只是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姿势掉进去。当然,永远淹不死那就是他的本事了。

我认为,这次的事件中,闵行是占了便宜的,因为舆论的导向最后都指向了浦东新区。说不定闵行出事那会儿,浦东正笑闵行呢,哪知古有孙中山断发明志,今有孙中界断指明智。上海倒钩茂盛的地方时闵行和南汇,这次南汇并入了浦东,所以浦东也算是继承发扬了原南汇的光荣传统。文章写到这里,提醒大家,无论是从倒钩数量和次数来说,闵行很可能是老大,勿忘闵行。



但是这样影响恶劣的事情,为什么市政府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比较纵容呢,为什么要让这样的事情一再破坏政府的公信力呢?原因之一是一看自己,靠,原来本来就没什么公信力了,也就算了。原因之二,那就是钱。据报道,在闵行倒钩见报以后,闵行区马上刊登了一个来自运管局的工作报告,报告称,在过去两年里,通过这样的方法,罚款了5000多万元,超额完成了上级的指标。

按照我们的理解,这是很白痴的一件事情,千夫所指的时候还要留人把柄,顶风作案,好比你已经杀了一个人,突然你跳出来说,这两年我其实杀了二十个。但是官员是很蠢的,他们之所以这么写,是在提醒他们的上级,我有功啊。从黑社会的角度来理解就比较容易,就是大哥说,教训一下这帮人,小弟一出马,弄死一帮,出事了。小弟立马说,爷,你要保我啊,是你让我干的啊,你看,我都超额完成了,你让我教训一下,我不光教训了,还弄死了二十个。

老大一挠头,说,你这个白痴,让你教训一下就好,你弄死人家干嘛呢?

小弟说,爷,这不弄死,怎么扬你的威风呢?

老大说,事情弄这么大,我暂时也保不住你,你出去避避风头吧。

小弟说,爷,你一定得帮我啊,我还帮你多收了5000多万呢。

老大,算了算了别说了……



这样大家就好理解各种关系了,是的,那5000多万赃款是让闵行运管洋洋得意政绩,在这件事情上,我认为不是简单的老大出面说一句我的小弟这次没做好这么简单的事情,因为这个不是犯错,这是犯罪。还有专家为倒钩辩护说,美国警察也警察倒钩,他们假装吸毒的去倒钩毒贩子。我们且不说这个比喻有多么愚蠢,但我们做的事情也不是这样的啊,我们干的就是假装吸毒的去倒钩普通人,一看不是就往他手里塞一包毒品,然后立马把人家当贩毒的抓起来。

倒钩事件里,政府部门涉嫌到非常多的犯罪行为,包括抢劫罪,诈骗罪,诬陷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和组织黑社会罪,而不是执法不当的行为,我认为上海市政府的这个处理态度是在转变事情的性质,引导舆论和公众这只是一起执法不当而已。另外,我提醒一下广大的真正的黑车司机,你们最近要小心了,大家都是在这个生存起来很艰难的城市里混口饭吃,但是按照政府的一贯手腕,倒钩一案过去以后,将进行集中的黑车整治活动,将有更加严密的取证手段和处罚,再加上出租车刚刚涨价,你们可能要不幸,所以要做好准备。

这件事情的合理处理方式,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才合理:

1, 政府改变出租行业的管理方法,降低入行门槛,减免对出租车司机的压迫。

2, 让广大黑车司机成为正规出租车司机。

3, 对运管局进行全面的停业整顿。

4, 追查5000万抢劫款的用处(虽然这钱对于政府来讲很不起眼)将5000万的抢劫款全部退还到个人,哪怕里面有4000万是真正的黑车处罚,一个健全的美好的城市其实是不存在非法运营这四个字的。

5, 对于第一次非法运营的人不做处罚,只做记录,到第二次才实行处罚,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甄别失误,如果是好人,就等于告诉他,以后别让人搭车了。

6, 对闵行区政府主要领导进行处罚和撤职。对相关人员论罪处罚。

7, 副市长(包括)以上级别相关领导引咎辞职。



以上七条其实是在任何一个法制国家里最常见的处理方法,你可以经常看见其他国家地区的领导因为屁大的事情就引咎辞职,但我国的领导哪怕出了天大的事情都还巍然不动,最多就道歉一下完事,原因其实很简单,你忍心法办经常和你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朋友吗?你忍心法办和你在一张床上嫖娼的兄弟吗?
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中的根本就是,严禁公务员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此事如果没有彻底解决的方法,我建议全上海的驾驶员在世博会期间在车上贴上中文英文日文法文大标语告示国外友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啊,写下这句话的原上海市市长陈毅肯定也想不明白一个世纪后的上海,明明是你伸的手,为什么被捉的却是我呢?

FW: zz 韩寒:这些狗真麻烦(2009-11-24 03:57:10)

zz 韩寒:这些狗真麻烦(2009-11-24 03:57:10)
Importance: Low

这些狗真麻烦(2009-11-24 03:57:10)
标签:杂谈

今日,闵行区的潘女士家房子被强制拆迁,潘女士在三楼投掷自制燃烧弹,无奈家庭作坊
做的燃烧弹只能用瓶子,技术上自然就遇到了瓶颈,威力太小,被消防车轻松扑灭以后,
消防车的高压水枪对准潘女士扫射,最终潘女士缴械投降。

看到这则新闻,我欣慰的感到,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社会进步了。冲锋枪换成了高压水
枪。那么,为什么会导致如此惨烈的抗衡呢?因为这次大虹桥的建设,潘女士家的面积有
480米,而政府只愿意赔偿67万,也就是每平方米761元的房屋重置补贴和1480元的土地补
偿。

当这个城市的商品房均价是在用万衡量的时候,强制拆迁的价格还在用百来计算,这就是
居民投掷燃烧弹的原因,也就是说,人家本来住了480平方,你要征用人家的土地进行所谓
的建设,也就是做生意,你赔偿人家的钱只够人家买40个平方,然后强拆队就来了,换做
任何一个有武器的人都忍不住得掏武器。



当然,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些问题,第一是中国政府当年禁枪是有道理的,我记得我很小时
候我家里是有一把气枪的,用于打鸟,后来突然有一天政府突然下令说所有的气枪猎枪都
必须上缴。这说明我们的政府是有远见的,他意识到了在十几年后,社会矛盾将会加剧,
届时如果老百姓配备了气枪,那政府拆迁部门只能配备火箭炮了。

第二是中国政府当年的土地公有制是有远见的,连丝毫没有经济头脑的毛泽东也意识到了
,政府吃喝玩乐成本会很大,光靠收税和资源能源垄断弄不好还不够花,土地将是一笔大
收入。后来,领导们又担心土地在自己手里卖光了,导致党儿子党孙子们没有地可以卖,
到时候自己就成了罪人,所以又规定,土地转让的年限是70 年,以方便让孙子们再卖一次


第三是肯定是政府很后悔的一个问题,早知道现在城市化进程这么有利可图,当时就不应
该让农民们有宅基地和自己的房子,导致了现在很多的拆迁问题,想当年在建造监狱的时
候,应该利用监狱的图纸顺便也给农民们把自己的村庄建好,一个村一个监狱,一户人家
一个牢房,再利用人民日报灌输一下理念,说这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此自己不用再花
钱建房,政府直接送房给大家,家家户户都是水泥混凝土,门直接就是用钢筋做的。当然
,钥匙还是要给人家的。这样操作的好处之一是虽然前期花了一些成本,但是后期再也没
有拆迁的苦恼。好处之二是万一谁犯了罪,直接给丫钥匙没收了就行了。



这个事件中还有几个亮点,就是闵行区一些领导的言论。总所周知,闵行区的领导总是一
不小心就把真话给说出来了,我认为这个其实是值得鼓励的,因为他们坦率的真情流露,
总是我嘴说我心,比起那些面上一套私下一套的官员至少要强多了。比如闵行区执法大队
队长之前就钓鱼事件发表的言论说"没有利益驱动,为什么要帮你"。这句话的深刻与坦
诚,只有郑州官员的"你到底是代表党,还是代表人民?"可以媲美。

这次闵行区领导的真心话大冒险接力接到了华漕镇。

华漕镇副镇长高宝金说:你跟政府对抗,那肯定触犯了法律,那肯定要处理的。

另外,建设公司委托给区政府的征地款是每亩地130万元,整个虹桥机场的拆迁总费用高达
148亿元。但是政府补贴到农民手中的征地款是每亩地38万元。那么其中的差价为什么就归
当地政府了呢?

上海市闵行区交通建设委员会的主任,闵行区动迁指挥部的一把手吴仲权的观点就比较新
颖,他认为,闵行区虹桥枢纽这个地块,是在政府的改扩建消息出来以后才大幅提升的,
因此由之获得的土地增值价值也不应该由群众取得。



你是不是觉得闵行区很可恶呢?你是不是奇怪为什么他们的官员位置还那么稳呢?如果你
这么想,你就太嫩了,因为他们是上海市政府的得力干将。这就好比你是公司的部门经理
,你要买一个市场价是1000的打印机,于是你给了你的一个员工1000元整,结果你的员工
花了300块钱就把这个打印机给强行买来了,还给你开了一张1000的发票,又给了你400,
他自己拿走300。不光如此,你还不用负责这个员工的伙食,因为他饿了可以自己钓鱼吃。
这个员工唯一的问题是开车赶路的时候压死的几条狗,导致你的办公室外面经常有一堆狗
对着你吼,你说,你会不会开除这个员工呢?当然不会。你只会想,这些狗真麻烦。

是的,那些倒霉蛋就是那几只狗,而我们就是那一堆狗。

FW: ��转发: UPS出丑闻了

Fw: ��转发: UPS出丑闻了




尊敬的UPS 各位领导

本人本着诚实善意的原则,向各位提交此信。不走公司正常流程实属对Julian Zhang
强烈报复心理的恐惧,请各位领导拨冗看完此信并期待有所行动。



1. 法盲的管理者

年初金融危机,某孙性女员工正常产假之外没有恢复还需要继续请病假,Julian
Zhang在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在公司PCM会上向大家表示,如此请病假是不允
许的,他公开质疑孙某的病假的真实性,并且以经济危机公司裁员为要挟,对已经怀
孕的女员工提出不能请病假的指示,间接导致了已怀孕的女员工丁某在次周的不幸流
产。那几个星期上海持续暴雨.这种天气,我觉得出于对孕妇的关心以及人道主义精神,
都该允许孕妇请假休息.

此后孙某销假上班,Julian Zhang多次向其表示劝退的意愿,未果。Julian Zhang 恼
羞成怒,以孙某对800员工态度不好,病假太多,不能正常SHIFT TIME工作等莫须有的
罪名要求孙某签ERECORDING,又将还在哺乳期的孙某调往有强辐射的,通风条件更差
的传真间(超过6台传真打印机)工作。

十月及十一月,Julian Zhang又在公司PCM 会上严禁大家在工作日的任何时间进行健
身活动,并且以公司某些员工病假太多为由不允许大家请病假。PCM EMAIL请见附件。

劳动法第七章特别规定了对孕产哺乳期妇女的特殊劳动保护,劳动合同法第四章对公
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条款也作了详细规定。Julian Zhang在不举证的情况下质疑员
工病假的真实性并以此多次侵害到员工的权益。此为法盲。





2. 米虫的管理者

Julian Zhan可能是UPS 最大的米虫。多次在部门员工面前声称UPS是一个毫无技术含
量的行业,诋毁UPS的名誉,否定UPS的百年历史。在正常工作时间内经常擅离职
守,不知所踪,并且利用公司资源谋取私利其每日午休时间一般为12:30-14:00 周
五会更长。下午或者上午会例行失踪1小时左右去享受其TEA BREAK。



事件一:Julian Zhang作为客服中心的总经理,多次寄私人件后,拨打800电话要求延
误赔偿。他作为经理,尤其是客服中心的经理,应该深知800的用途是给UPS客户使用的,
电话录音其一见附件。

事件二:违反公司规定,报销跟工作不相关的手机费用。见附件。

事件三:2009年07月24日-下午16:00,ECM 系统故障,导致无法下订单,直到16:
20,Julian Zhang失踪,电话不在服务区,16:20才赶回办公室。

事件四:2009年08月27日,Julian Zhang 在工作时间要求某高球中心传真课程表给他
参考并且在传真间员工面前无所顾忌地和高球中心的销售打电话讨论课程事宜。传真
见附件。

事件五:2009年国庆期间,Julian Zhang要求加班的员工每天把截至取件的报表按照
城市逐一用短信发送给他。(员工手机费不能报销),而公司配给他的笔记本却留在
办公室。并且多次在加班期间的紧急情况下不接员工给他的电话,直至快下班才回拨
800免费热线让800 TEAMLEADER 传达他的指示。

事件六:2009年11月6日-下午15:38,UPS 800-820-8388 服务热线出现问题,所有
UPS客户都连线不到800服务热线。当时Julian Zhang失踪,手机电话不在服务区,直
到系统16:05恢复前才匆匆赶回办公室。



UPS 员工手册21页明文规定 禁止使用公司时间,设施以及资料为私人谋利。Julian
Zhang视其工作为休假,占用公司资源而不事生产,此为米虫。



3. 无耻的管理者

Julian Zhang担任客服中心的总经理三年,迄今叫不全员工的名字,搞不清客服中心
各职能的具体工作,甚至连各种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都不会。

三年中他对CIB,800包括本部门很多已婚妇女表示过想进一步发展的愿望,未果,去
年底终于和本部门新晋升的客服中心主管李某(已婚已育有一女)发展成情人关系。这
两人的关系在本部门和800已经公开化且严重影响到公司形象和日常工作。

这两人利用公司时间进行婚外恋,除超过一个半小时的午休外,早晨经常在工作时间
一起在公司内部饭厅吃早餐,下午不定时失踪半小时到一小时,几乎所有员工都撞见
这两人在工作时间上下货梯至停车场,或拿着STARBUCKS 满面潮红地回办公室。在
Julian Zhang不方便的时候,李某便担起了帮他去城建大厦买STARBUCKS的"重任",由于
事件太多,特举最近一次在10月21日,下午15点30分李某消失,至16点42分才拎着
STARBUCKS回来.虽然上班时候秀恩爱并不违反员工手册,但是如此明目张胆的行为,给
部门内部员工以及UPS Vendor的印象是极其恶劣的。

该李主管自从跟JULIAN ZHANG在一起后, 已经无心工作, 连最基本的排班表都排得一
团乱, 造成员工上班时间混乱, 严重影响员工的正常上班和部门的正常运作, 多次将
上12:00-21:00的同事同时安排在 09:00-18:00时段, 造成同事提前上班, 为了弥补
过失只能临时安排其他同事加班。

这两人由此在本部门作威作福,一手遮天,对待下属员工极为严苛,甚至连员工正常
工间休息都不允许,时不时以发警告信作为恐吓。因此UPS中国客服中心已经被员工们
和800 Vendor戏称为夫妻老婆店。

有关其婚外恋的证据除了附件中的电话清单外。还有其5月底杭州入住某酒店的记
录,帮李某买LV包的签单,恕涉及个人隐私暂时不予公开。



以诚信,公正,卓越立足的UPS, 却纵容如此能力不足的人,居然让此卑鄙无耻之流担
任直接对外沟通的高级管理者长达3年之久,实在使人心寒。他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
UPS的公司形象以及声誉,给公司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以上事实只是冰山一角,都是以事实和良心为本,以不扩大负面影响力为先的诤
言。恳请各位领导引起重视。本人也将时刻关注事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希望各位领
导不负客服中心所有员工的期望。当然如若没有任何反馈,本人也保留将此文转往KDS
和天涯置顶,相信和谐社会的人民的力量能给他们精神上的惩罚,也会让UPS 所谓世
界500强的虚伪丑恶的剥削者的面目暴露在阳光下。



此致



敬礼



知名不具

FW: 世博会口号改成――

世博会口号改成――
Importance: Low


最贵的地皮,最贵的铁皮(转自韩寒博客)

为了和国际接轨,在几年前和国际接轨过一次的上海又改高速公路名称了。在几年前的几
年前,大家都知道沪杭高速,也许是某个领导出国考察了一次,觉得纯中文不洋气,也许
某个外国人投诉他们看不懂,也许是某个大领导御驾亲征从杭州去上海的路上一时心血来
潮,以他的座驾A8御赐了一个路名,总之,这条高速公路以后就叫A8了,但是的决心很大
,非常的彻底,大大的路牌只剩下A1,A2,A3,A4,A5,A6,A7,A8,一直到A30,连哪里到哪里都
没有人知道,整个上海就是一个奥迪的展厅。

就像一个人突然上前踹你一脚你可能记不住他的名字,但是如果它天天踹你你就记住了他
一样,经过了多年的强记,愚民们刚刚记住,但是还是习惯要加上后缀,A8沪杭高速,A9
沪青平高速,A20外环线……

事情按理来说已经过去了,但是,北京突然执行了每周一个尾数限行,中国的交通部门就
像教育部门一样,最喜欢考验大家的记忆力。我认为,这是一种政策的平衡,也就是说,
北京人民每天要换算自己的车能不能出门,经常脑子抽经,上海人民没有道理不受这个苦
,但因为上海人民已经缴纳了牌照保护费,也不能不让人家上路,所以,新招出来了,在
脑力上折磨你,原来的A8,A5都改成了G2,G啥来着,而且连后缀也索性改了,比如原来的A
9沪青平变成了G50沪瑜高速,A30更是变成了G1501,A4莘奉金高速变成了G15沈海高速。

这个世界突然都变了,以前去我家,是A8转A5转A30,现在是G2转G15转G1501,你很难相信
自己还是生活在昨天的那颗星球上……好比看国庆庆典的时候,我们好不容易看图说话认
清楚了谁是谁,但是中秋庆典,突然宣布中央领导人名字全部都换了,但是人还是同一个
,大家一时当然难以接受。

说实话,现在的标示也没有太不合理的地方,也号称是国家规范了,但问题不是合理不合
理,比如我们的电话号码也很合理,但定期系统强制给你自动换一次号码,那就是不合理
,哪怕是给你换了一个不带4的号码。因为这么一来,早先的那一次换路名算什么呢。如果
说上一次是市政府行为,这一次是中央行为,那麻烦领导们以后还是要沟通好,因为我们
既不能和市政府沟通,也不能和中央沟通,但是市政府和中央是可以经常勾结的――不好
意思――沟通的。

以上这些其实都不重要,也就是杀死一点脑细胞,多走几次冤枉路,但是从新闻晚报上,
我们注意到,这次路牌的更换行动需要花费2亿元人民币,总计更换5000块路牌。两亿当然
是个大数字,市政府认为,两亿不过是阿拉两套好一点的房子的价格。两亿在我们眼里是
钱,在仆人眼里基本就不是钱。这点钱,多倒钩倒钩,不就有了嘛。闵行不就光荣宣称,
整治黑车短时间就整治出5000万的罚款嘛,加大整治力度不就有了嘛。

但是这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除一下,也就说,每块路牌的费用是4万。

一块铁皮四万块,耳熟吗?是的,和你车上的那一块的价格是一样的。这说明了多年了,
上海的车主其实是冤枉了上海市政府,你以为这是敲诈吗?不是的,这四万其实是原材料
的费用。要不他们自己给自己的铁皮怎么也得收自己这么多钱呢?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性
是中央拨款,让上海报价,上海说,我们这里的铁皮,无论大小,均价四万。除非你都把
高速公路改成C15,C2什么的,C打头的牌照阿拉不收钱的。

经过了这次2亿的改造,我建议我们的世博会口号改成――最贵的地皮,最贵的铁皮。

FW: 市胸科医院最新研究成果让肺癌早期患者看到希望

市胸科医院最新研究成果让肺癌早期患者看到希望
Importance: Low

昨日晚餐后无事,将家中所订的文汇报看了下,看到一篇CT相关的文章和大家共享。

在该文章中有几点,也许对我们的工作少许的启示。

1. "在这个科研项目中,医生们设定的CT放射剂量仅为常规CT放射剂量的1/10-1/15,仅为普通正、侧位X光摄片的2-4倍。"
科研的目的在于使用最低剂量CT扫描和超高分辨率病灶显像来筛查和诊断出早期小的肿瘤。


2. "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各地的放射科医生们迫切向他了解小病灶超高分辨率CT检诊的参数;某国外CT制造商派遣工程师前来请教," --不知道是哪家,对于新的应用很敏感阿

http://info.news365.com.cn/was40/detail?record=1&channelid=38723&searchword=+%C8%D5%C6%DA%3E%3D%272009%2F10%2F20%27+AND+%C8%D5%C6%DA%3C%3D%272009%27+AND+%28%B1%EA%CC%E2%3D%D0%D8%BF%C6+or+%D2%FD%CC%E2%3D%D0%D8%BF%C6+or+%B8%B1%CC%E2%3D%D0%D8%BF%C6%29+


捕捉1厘米以下的肺部肿瘤
胸科医院最新研究成果让早期患者看到希望
作者:施嘉奇 日期:2009.10.22 版次:7

捕捉1厘米以下的肺部肿瘤 胸科医院最新研究成果让早期患者看到希望
肺部肿瘤,由于其高死亡率,一直让患者和临床医生都感到沮丧无比。人们总是在问,能不能发现得早一点,再早一点?
这一切可能真的会发生。上海市胸科医院最新结束的一个科研项目,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放射科主任叶剑定说:"我们现在能够发现直径1厘米以下的肺部肿瘤,并已经从200名毫无病症的健康人体内抓住了它们。"令医生们兴奋的是,诊断的准确率很高。

对早期肿瘤,医生们只能靠"猜"
在现行的肺癌分期标准里,直径2厘米以下、无淋巴转移的肿瘤被认定为早期患者。但令人遗憾的是,一部分早期患者在术后依然发生了癌症转移。
于是,医生们对2厘米这条早期界线提出了质疑。现有的共识是,如果肿瘤直径只有1厘米的话,就有95%的概率不发生转移,此类肿瘤手术切除后无论肿瘤的性质是腺癌、鳞癌、肺泡细胞癌或者腺鳞混合癌,这些患者甚至不需要化疗。
可是,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才能发现直径1厘米以下的肺部肿瘤。叶剑定说:"常规CT1cm层厚扫描无法'抓'到小肿瘤,即使小结节被扫描断层切到而显像也由于小结节的信息量太少而无法对其定性。过去面对这类难题,很多医生都是靠经验,'猜'出最后的答案。"
做了20多年放射医生的叶剑定自己也时常在"猜"。"偶尔猜猜也就算了,可如果常常猜的话,日子一点也不好受。"他说,"患者最希望从放射科医生那里得到肯定的答案,要么是,要么非,模棱两可会让患者更困惑。"

两年研发寻找最佳诊断方案
2006年底,市科委推出了一系列对外合作的课题,叶剑定和他的团队申请到其中的一项,科研的目的在于使用最低剂量CT扫描和超高分辨率病灶显像来筛查和诊断出早期小的肿瘤。
叶剑定的课题,实际上属于目前医学科研中最热门的领域――转换医学,也就是把临床中无法解决的难题,"请"回到实验室的科研领域,通过研究加以解决。
"想要看到微小肿瘤,就得依靠高清晰度的机器。"胸科医院放射科的医生们开始比较起各种CT设备的特性,并且将厂家设定设备固有的参数打破,重新组合。医生们发现,医院里昂贵的CT其使用的扫描参数和序列并不像厂商们描绘得那么刻板和完美。叶剑定医生决定利用自制的不同大小、不同密度的结节模型,测试、选择设备的最佳扫描条件以提高它们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设备性能和参数越优化,肿瘤显像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就越高,诊断的信息量和鉴别肿瘤的准确性就越大。"
优化设备的性能和参数后,叶剑定又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检索了胸科医院从2002年至今所有肺癌病例的CT影像,并且通过整理、对比,总结出肺小病灶影像良恶性鉴别的特点。最后,通过大小不等肿瘤在胸腔模型扫描,以期找到一套CT低剂量筛查、超高分辨率小病灶鉴别的程序和参数,能够清楚地发现各种大小的肿瘤。大小、密度、模样,影像医学就是靠此来对肿瘤下判断的。
上海医生自此具备了"抓"到直径1厘米肺癌肿瘤的能力。"再验证一段时间,等成功'抓'到500例病例,我们就可以自信地宣告,放射诊断肺癌的能力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叶剑定说。

低剂量CT为普及筛查做准备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科研项目中,医生们设定的CT放射剂量仅为常规CT放射剂量的1/10-1/15,仅为普通正、侧位X光摄片的2-4倍。叶剑定做这项课题最大的愿望是,能够让低剂量CT检查在常规体检中普及,提高早期肺癌的发现率,争取尽早治疗。
"靠X光胸片检查查出的肺癌大部分已经是中晚期了。"叶剑定看了太多这样的病人,中晚期的病人不仅预后情况不理想,而且还必须经历痛苦的化疗。如果一切能够控制在直径1厘米之下,也许很多早期肺癌病人都只需要经历微创手术,术后,更不需要化疗。
叶剑定的成果最近引起了关注。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各地的放射科医生们迫切向他了解小病灶超高分辨率CT检诊的参数;某国外CT制造商派遣工程师前来请教,而他自己则打算向更微小的肺部肿瘤进"军"。他说:"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够在低剂量CT筛查出直径3毫米至7毫米病灶的基础上,通过超高分辨率 CT影像的鉴别诊断,跟踪和探索微小肺癌发展的影像表现规律,如果成功的话,也许真的能够造福更多的病人。"
本报首席记者 施嘉奇

FW: 关于甲型流感的八个错误认识

FW: 关于甲型流感的八个错误认识



关于甲型流感的八个错误认识
from 土摩托日记 by immusoul
30 people liked this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新出了一篇甲流解惑,挺全面的。我没时间逐字翻译,只把重点列在下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这里阅读英文全文。不会英语的赶紧去学!

1,甲流像普通流感一样,如果我没有发烧,就没得。

错。有一半的感染者没有发烧,而是只有诸如恶心、胃痛、腹泻,以及其他一些感冒常见症状。另外,如果你感到呼吸困难、胸口疼或者嘴唇发紫,你就属于症状严重者,无论这种症状已经持续了几天,都应该立即服用达菲。

2,这是一种温和的流感,死亡率甚至比普通流感更低。

错。目前全世界约有5000人死于这次甲流,而仅仅是美国,每年就有36000人死于普通流感。问题在于,36000是把所有与流感有关系的死亡,包括大量并发症死亡病例算了进来,而5000这个数字并没有包括并发症。另外,普通流感杀死的大都是老年人,但这个群体因为对流感病毒有某种免疫能力,因此感染甲流的几率不大。于是,本次甲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年轻人感染多,死亡多。

可以把甲流看做两种病:大部分人得的是普通流感,少部分人得的是严重的肺病。重症患者大都是婴儿,以及20-50岁的青壮年。

3,只要我身体好就不会有危险。

错。研究表明重症病人甲流病毒入侵肺部的程度较深,凡是那些肺部功能有问题的,比如哮喘、烟鬼、孕妇(免疫功能暂时减弱)和肥胖、心脏病和糖尿病人等比较容易转成重症甲流。但是,目前的统计表明,1/3-2/3的成年重症病人,以及80%的重症婴幼儿,得病前身体都很好。

与此次甲流病毒类似的一种H1N1病毒在1957年流行过,另一种相似度稍逊的病毒在1977年流行过,所以本次甲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老年人得病的较少。

4,如果我只吃有机食品、服用维生素药片、戴口罩、常洗手、多喝水,我就不会有事。

错。研究表明,有机食品、维生素D、口罩、洗手和多喝水都对预防甲流没啥作用,有的甚至有害。当然了,保持基本的身体健康还是会减轻甲流的症状。锻炼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疫苗。

5,我们有疫苗了,所以不用担心。

错。虽然美国和英国已经为本国的每一位国民下了疫苗订单,但因为疫苗工厂生产能力有限,很多人还得等。另外,仅在美国就有一半的孩子家长因为相信了民间小道消息而拒绝为自己的孩子打疫苗。

那么,是否还有必要同时打普通流感疫苗呢?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回答。目前全世界所有流感只有1%是以前的H3N2型,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流感病毒都被这种新的甲流所代替了。但是也有科学家警告说H3N2有可能卷土重来,因此他们建议两种疫苗都打。

6,疫苗有风险,为什么我们还要打?

疫苗确实有风险,但非常小。比如,1976年美国为了防止猪流感,为4800万人注射了疫苗,其中有532人得了Guillain-Barré syndrome(一种能导致瘫痪的病),25人死亡,发病率大致为每10万人有1例。但是,这种流感病毒本身就可以造成Guillain-Barré syndrome,发病率为每10万人有2例。更不用说疫苗防止了这么多人得流感所带来的好处了。

另外,这次事故基本上被证明是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所致,在控制了污染后Guillain-Barré syndrome病的发病率下降了很多。实际上,为了防止Guillain-Barré syndrome,最好的办法恰恰是打疫苗。目前的数据表明,打疫苗后Guillain-Barré syndrome的发病率低于百万分之一,而得流感后Guillain-Barré syndrome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四十。

7,病毒越传播毒力越弱,因此不必担心。

错。这个流传很广的看法是错误的。确实有很多病毒越流传毒力越弱,但也有相反的例子。我们目前没有能力预测病毒日后的发展趋势,我们能够肯定的是:第一,能够抵抗目前唯一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达菲)的流感病毒迟早有一天会出现,事实上我们已经发现了能够抵抗达菲的甲流病毒。第二,当大多数人都得过一遍,有了免疫力后,就会有新的变种出现。

8,一旦人类扛过了这一关,就可以高枕无忧几十年。

错。如果一种新的流感病毒从猪或者鸡那里转入人体,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开始一轮新的流感大爆发,其严重程度无法预测。也就是说,我们对未来的流感爆发毫无预言能力。

好消息也是有的,目前科学家研制疫苗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但是,除非我们能够发明出永久有效的流感疫苗,我们就不能说我们战胜了流感。(关于永久流感疫苗,请参阅我在《三联生活周刊》上写过的有关文章。)

FW: 黑幕后的黑幕zz

Subject: 黑幕后的黑幕zz
Importance: Low

我生活在3个大学生死亡地方的江堤下的荆堤小区,直线距离100米内,在那块水域,有15
年以上的游泳经验。每年夏天的暑假期基本上无一天例外的在那游泳。下雨也去,包括98
年那年发洪水的时候也无例外的在那游。
  
  我只是看见现在网络上的大量抨击沙市人的素质低,什么见死不救的观点,忍无可忍
的发表这篇文章,以我15年的亲身经验给大家分析过程。我没亲眼所见,不过我见过起码
数百起宝塔河区域这样的事情,或者说是类似的。绝无夸张。
  
  长江水流方向是自西向东,宝塔河因为万寿宝塔的存在,所以在当年的长江改道,也
没有完全的改去。现在这个地方就是类似一个独立的内河,而且因为长江的中心水流自西
向东,碰见万寿宝塔的拦截就成了自东向西的流向,不懂的同学在草稿纸上画个图就能理
解,图画完了认真点看不难发现,长江的主航线是自西向东,水文站(就是落水的那地方
)岸边的水是自东向西,于是宝塔河的这块水域就是一个直径300米左右的大漩涡。而且事
实确实如此,我下岸的时候以背对岸来说是从左到右的水流,一出宝塔河区域,水流就成
了从右到左。所以这样的特殊水域,纵然是一个游泳高手,自己游可能不会发现那有多么
困难,只要后来拉一个人起来,救人难度是很大的,而且以我个人20岁以前的经验,一旦
被水冲到万寿宝塔下方,那就在那回不来了。必须听那些高手的指点,顺水出到长江航线
,再往回游,不然,我就只能这么说上帝创造了你,他也准备收回你了。本人技术也许不
够,所以20多年来,没一次能不顺水出去而直接回来(因为水太急)
  
  这是水流的区域,告诉大家,在这地方救人的危险性。

  其次,说一下人为的因素,住在长江边上(主要是指宝塔河那里)的人都会在孩子小
的时候这么教育"看见有人掉下去了千万别去救,不然你自己也要死"。看了这句话是不
是觉得人性很残忍?不是的,这是事实,宝塔河边上每年死多少人大家知道吗? 报纸,电
视上?还是百度一下?去查下? 20多对吗?告诉你们,我一个暑假平均每天都看见有人拉
尸体上来,多的时候一天就看见拉出4,5具尸体.(一个救孩子的父亲,还有一个老奶奶带
着2个孙子的尸体,以及一个从上游冲下来的,这是我看见的最多的一次)。所以,对那几
个死亡20多的数据,看了笑一下也就算了。别当真。这一段是告诉大家,那段水域的死亡
率有多高。
  
  说了半天还没说重点,这么时候说重点来了。差不多在8年前。在这段水域来了一票现
在大家口中所谓的"渔夫"。他们开始来的时候专门打鱼,后来发展成了打捞死人,没记
错的话在00年左右的时候一个死人的价格大约在2500-3000左右,便宜的时候好象有过200
0的样子。我能确定,他们不是沙市人。很简单口音不对,我和他们聊过。最开始只是单纯
的拉死上来。只有2个小船。到后来,我在一次偶然的时候和冬泳队的那群职业帮子去救一
个人,快速游出去的时候,那船也动了,我以为他们是准备等别人死了又来打捞的(那时
候他们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口号,"只捞死人,不救活人"),我们也没准备和他们说什么
,毕竟社会没要求每个人都是雷锋,最多我个人看不下去而已。但是郁闷的是,我游出去
的路线,与他们的船开的路线,居然很巧合的会在某一点重合。于是我不得不绕一圈,先
顺水后逆水的绕过去。等我游到那溺水人的身边时候我的体力基本消耗2/3,剩下的体力要
连自己带那个人一起拉回去,我一游到那边上就把游泳圈丢过去(我去长江无论什么时候
都有一个用摩托车轮胎内胎做的游泳圈,且用麻木绳系在身上,不离身),那个溺水的人
估计是看见我了,伸手就抓我,瞎抓了2下,马上一手扣死我的颈部,直把我搞得呛一口水几乎见上帝。最后靠着游泳圈,我还是活着回来,不然今年就是我
的2周年祭日。可能大家会更早的听说我这个名字,也成了"英雄"。
  
  事后总结2条,第一,那票"渔民"的数学和流体力学真他妈学的好,真可谓一挡一个
准。怎么没进中国科学院,真他妈的可惜。第二,以后再不搞这样的蠢事,算是上帝可怜
我,没把我拉去陪他老人家。我实在没把握下次我出水救人还能活着见到第2天太阳,因为
我救的人才14岁都有这么大的力气对我实施那"毁灭"性的一抓,真有后怕。

  所以希望那些说沙市人都不见义勇为者自己心里有个底.不是没人去救的。如果真没人
救,那里的死亡人数,我个人的保守估计起码翻一翻。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些所谓的发的帖子说的"黑幕"的那一些废话,我给你们说下什
么叫真正的"黑幕"
  
  在人落水之后,"渔民"会马上活动起来,他们的船就开始发动,然后会在他们估计
的路线上阻挡你的营救――是不是很像间接的故意杀人?可惜事实就是这样。
  
  然后当溺水的人沉下去之后他们马上会靠近那人,用网将那个人钩住(有的时候钩不
住的那就没办法了),这个溺水的人就会被拖在船的后面,这时候溺水的人纵然清醒,也
会在铁钩和网(那可不是一张小网,很有点重量的)的重量下,无法把头露出水面,即使
没有清醒,从医学角度来说,溺水这么点时间也是能救活了。这就构成了谋杀。可惜啊取
证太难。无法启动司法程序。等亲属去要求他们打捞尸体的时候,他们就会只专心谈价格
,因为尸体的打捞他们不用关心,就在他们身后嘛.可惜你知道吗?不知道。你就必须接受
那个价格。等价格谈好了,他们就开船绕一圈..然后回来,告诉你,人捞到了,该给钱了
。最后看见的就是一个真正的死人了,无论是真死的,还是活着被"拖"死的。这才是真
正的黑幕。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却救不到几个人人,也是为什么一个3分钟就能完成的营
救,却经常弄到15分钟之后还不能完成的原因。最后还弄个救的人死了,运气不好,救的
人和被救的人都死了的结果。

FW: 小杨生煎,汤包后的毒药,违心经营,丧尽天良

Fw: 小杨生煎,汤包后的毒药,违心经营,丧尽天良





虽然我一直觉得小杨生煎 mama, 也就那个味道,一般般

可这个实在。。。。Orz

昨晚去朋友介绍的黄河路小杨生煎店吃了2两生煎一碗牛肉汤后回家不到一个小时上吐

下泻之后马上去到家附近的九院进行急诊治疗,经过半小时的验血,验便后医生说我

食物中毒,打针吃药,第二天我想,下午到晚上我只吃了小杨生煎包,怎么回事

呢,在这里我要

真是的披露和告诉广大消费者接下来小杨生煎的事实真相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查处

这种为了赚钱在食物里添加各种东西不择手段的商家,也同样保障世博会中外游客的

饮食安全。

第二天我又去了黄河路得小杨生煎据说还是他们的旗舰店,我买了1两带去了食品检疫

检测单位,我并没有说是哪家的东西,通过2个小时的化验后,工作人员告知说这里面

的肉是猪的肥肉和瘦肉还有一大部分是母猪的乳房搅拌合制而成的,工作人员接着

说,

这猪肉可能冷藏时间比较久所以里面含有细菌,至于这母猪的乳房就非常危险,是致

癌的物质,以后最好不要吃了。还说现在有些生煎店都为了让自己的生煎吃起来有汤

都搅拌母猪的乳房在里面汤越多就是乳房肉碎越多。

小杨生煎在上海开了也不少了怎么老板都是这样呢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我后来去黄浦

工商局要举报小杨生煎接待我的工作人员居然用手机打给他们的老板,我一看这情况

算了原来有后台有关系怪不得那么久了也没有人查,所以以后如果

还有朋友吃完他们的生煎包拉肚子或者呕吐请尽快去医院治疗,同样希望有关部门好

好检查这家只为赚钱的黑店。

FW: 看看,还敢喝吗!?

Fw: 看看,还敢喝吗!?





牛奶的谎言在中国还要维持多久

牛奶的谎言在中国还要维持多久
作者:民主还远吗

牛奶危害健康,是当代世界新营养学的共识。然而,尽管国际上关于牛奶的研究文
献多得汗牛充栋,中国民众却一无所知。牛奶的真实面目至今迷雾缭绕。应该说,信
息技术已非常发达的今天,中国人得悉事实的真相是并不困难的,但真相一旦伤及势
力强大的利益集团,问题则绝非简单。

2006年底,有一个叫林光常的台湾人在电视上公布了牛奶的危害。林光常先生妙语
连珠,影响不小。一时间,沈阳、长沙等地的牛奶销售量直线跌落。据说沈阳地区每
天销量骤减80吨。

近年来,中国奶业旋风飙升,异常火暴,蒙牛液体奶销量雄冠世界第一,一举盖过
已萎靡不振的西方奶业。这无疑依赖于"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的神话。林光常却将
神话捅穿了一个窟窿。

一场护卫神话的保卫战在全国骤然间打响。电视、报纸、互联网对林光常群起而
攻。十五个营养学、食品学和预防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披挂上阵,联名撰文严斥牛奶
有害之说。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发展中心宣布"牛奶致癌论"属于谬论。中国奶业协会
牵头组织召开"牛奶研讨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大
学在北京齐聚一堂,怒讨"牛奶有害论"。与会专家怒不可遏,声称要与林光常当面辩
论。

可是,没有一个专家真的与林光常当面舌战。林光常的声音被封杀。电视屏幕再
也没有林光常的身影。林光常2007年4月24日的反驳文章发不出来,无人知晓。不久到
处传言林光常是骗子、假博士。
林 光常是什么人物无关紧要,但是对于他说的一句真话,举国如此一遍恐慌,确实滑
稽可笑。林光常不过是个传话筒子――把某些人认为应该传封锁的信息传给了中国
人。专家们如此愤慨要进行辩论,为什么不找"牛奶有害论"的真正创说者坎贝尔博士
对阵,只要驳倒有"当代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之称的坎贝尔,推翻西方各国科研机构
关于牛奶的研究文献及结论,即可以扬名天下,又可让全世界都相信喝奶有理,岂怕
伊利、蒙牛、三鹿没人喝!


牛奶致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大肠癌等系列癌症

近三十年来,营养学有突破性进展,关于牛奶的研究已累积大量文献,下面我信
手拈几则关于牛奶致癌的研究报告。

2004年,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完成了一项牛奶与癌症的研究,研究证明,大量饮
用牛奶导致妇女患卵巢癌。他们对61084名年龄在38岁至76岁的妇女跟踪13年调
查,确诊爱喝牛奶的266名妇女患卵巢癌,125名尚未确诊。每天饮用4次以上奶制品的
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比每天喝2次的妇女高出一倍。

哈佛大学医学院、牛津大学和台湾医科大学的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牛奶中的激
素物质IGF-I加速和加强了氯化钾离子在细胞壁之间的交换,导致人类卵巢癌细胞的繁
殖和宫颈癌细胞的加速生长。

2004 年10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一篇牛奶致女性乳腺癌的研究报告。丹麦
的研究人员对117000名妇女调查发现,牛奶对乳腺癌的促发有很大影响。研究人员认
为,近50年来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的大幅提高与人们饮食结构中牛奶及奶制品消费增
加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人体中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
(IGF-I)的水平,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几乎每一种癌症都与IGF-I有关联,IGF-I是
一种促使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因素。

美国费城的研究人员通过近1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奶制品会增加男性患前列
腺癌的危险。
美国波士顿一研究小组对20885例美国男性医师进行了长达11年的随访调查,食用奶制
品的男性,有1012例男性患前列腺癌。统计分析发现,每天从奶制品摄入600毫克钙的
男性血浆中维生素D3浓度显著降低,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大幅上升。

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与几乎不食用乳制品的男性
相比,经常食用牛奶、酸奶等乳制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风险会高出60%左右。研究结
果表明,饮用牛奶最多的调查对象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是几乎不饮用牛奶的调查对象的
1.53倍,而且饮用量越多,患癌风险越高;食用酸奶最多的调查对象患前列腺癌风险
是几乎不食用酸奶的调查对象的1.52倍。

好了,用不着过多罗列了。在此,我很乐意讲一个牛奶致癌的有趣故事与读者分
享。英国地质化学家简・普兰特五十岁的时候患乳腺癌,虽然经过无数次治疗,十年
间癌症总是不断回来与她作伴。当第五次复发的时候,一个半个鸡蛋大小的硬块长在
她的脖子上,医生说她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绝望而又坚强的普兰特教授不再相信医
生,相信医生也没有用,人家已判了她的死刑。她靠自己拯救自己,她阅读最新的医
学论文,得知素食可以抗癌。她回想起三十年前到过中国,那时中国农村妇女不喝牛
奶而几乎没有人患乳腺癌,从而得到启发,戒掉每天必吃的两盒酸奶,出乎她的意料
之外,脖子上的肿瘤在六个星期之后奇迹般的消失了。普兰特教授是英国地质局的首
席科学家,同事们目睹了她反复患病到痊愈的曲折过程。当同事们的亲朋好友患了癌
症的时候,都纷纷来向她求援。普兰特教授通过改变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使六十
多位癌症患者得到了痊愈。为什么素食和戒掉牛奶就能够治愈癌症?普兰特教授下功
夫进行研究, 她得出结论牛奶中的IGF-1(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导致女性易患乳
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致癌激素,但是在以前自然产
出的牛奶中含量较低。自从人们用激素催发母牛大量产奶,牛奶中的IGF1含量就增加
了数倍至数十倍,牛奶致癌的危险当然就很厉害了。她认为牛奶的危害比香烟还严
重。

善良而乐于助人的普兰特教授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远离牛奶的危害,放下自己的研
究课题,特意写了两本书《健康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牛奶与乳腺癌教程》,还创
办了宣传网站,网址是:www.janeplant.com <http://www.janeplant.com/> ,懂英文而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浏览。

美国著名医学教授新谷宏实(美籍日本人)经过四十多年的行医实践,以医疗实
证为依据,充分证明牛奶会导致妇女乳腺癌。他发现每一例乳腺癌患者都是爱喝牛奶
的女人。新谷宏实教授在当代医学史上有突出贡献,他创造了医治无数癌症,而没有
一例复发的医疗奇迹。他有什么法宝能够使每一个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再复发呢?他在
《不生病的生活》中告诉人们,他的法宝就是在患者作了肿瘤切除术之后,至少五年
禁食牛奶和肉鱼蛋。

牛奶为何会导致多种肿瘤病变?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坎贝尔是癌病学的研究
权威,特别在致癌学研究领域有非常突出的贡献,曾被美国癌症研究所授予"终生研
究成就奖"。他的研究给人们找到了答案。坎贝尔证实牛奶中的蛋白质是一种非常强的
促癌剂,其致癌能力甚至超过化学物质。他说:

"在控制癌症发病方面,营养比化学致癌物甚至比极强的致癌物的影响更大。…….
哪些蛋白质有比较强的促癌效果呢?一个是酪蛋白,这种蛋白质占牛奶蛋白组成的87
%。这种蛋白质促进各阶段的癌症。"

"高酪蛋白(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膳食使更多的致癌物进入细胞,使更多危险的
致癌物衍生物结合在DNA上,引起更多的突变反应,使得细胞突变为原癌细胞的可能性
增大,这些细胞一旦激活,就会形成更多的肿瘤。"


牛奶致少年儿童I型糖尿病

牛奶不但能使成年人患II型糖尿病,还可能使孩子患I型糖尿病。限于篇幅本来不
想谈这个问题,但喝牛奶的孩子太多,I型糖尿病终身难治,一个孩子一旦变成 I型糖
尿病人,在他以后的生命中,不得不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注射,太可怕了。因此不能不
谈。牛奶是如何使儿童患I型糖尿病的?坎贝尔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作过论
述,我把论述摘录如下:

"在I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统攻击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这种破坏性的、无法治
愈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之中。它给年轻的父母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艰难的经历。但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种疾病和我们的膳食有关系,特别是我们每天摄入的奶制
品。牛奶中的蛋白质诱导I型糖尿病的发生,很早就见著于文献。其过程很可能是这
样的:

婴儿接受母乳喂养的时间不长就开始喂以牛奶蛋白质,很有可能是婴儿配方奶中
的牛奶蛋白质。
  牛奶进入小肠后,被分解成氨基酸碎片。
对于某些婴儿来讲,牛奶不能完全被消化,于是这种原初蛋白质的氨基酸小链或
片断就存留在小肠当中。
这种没有完全被消化的蛋白质片段被吸收进了血液。
  免疫系统识别了这些片段,将它们作为外来的入侵者,并开始破坏它们。
  不幸的是,这些蛋白质片段和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完全相同。
  免疫系统丧失了识别牛奶蛋白质片段和胰腺细胞的能力,并开始攻击两者,导致
儿童的胰岛素生成功能的破坏。
在 12个国家的14岁以下儿童中,牛奶摄入量与I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调查发
现,两者之间存在非常好的线性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牛奶摄入量越多,I型糖尿
病患病率越高,在芬兰,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是日本的36倍。同时,牛奶的平均摄入量
芬兰也是最高的,但在日本这一数值是非常低的。"

针对牛奶危害儿童健康问题,1994年美国儿科协会强烈建议:如果家族成员糖尿
病比较常见的话,那么这个家庭中出生的婴儿最好两年内不要服用任何牛奶。

在此我要特别强调指出,牛奶除了导致癌症和糖尿病外,还会导致其他一系列慢
性疾病。坎贝尔说:"科学证据确凿无疑,研究结论令人震惊:动物蛋白,尤其是占
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能显著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病、肾结
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自内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几率。"

牛奶危害健康是许多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奶农,奶场主,奶制品企业的员工,牛
奶是他们的饭碗;奶品制造商,奶品销售商,奶品包装商,牛奶是他们的摇钱树。他
们又怎么能面对这样的现实呢。

我也不希望这是事实。可是令人沮丧得很,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例科研成果
能够证明牛奶没有危害。

谈到牛奶的无情现实,坎贝尔说:"我本人是在奶牛场长大的,是喝牛奶、吃牛肉
长大的,我很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否定牛奶牛肉。但是我必须要告诉大家,这
是事实。"

牛奶越喝越缺钙

这个问题可以讲两点。

(一)牛奶含钙并不高。100克牛奶之中含钙110豪克,而100克海带钙含高达1177
毫克,钙含量比牛奶高出11倍。许多蔬菜的钙含量远远高于牛奶。例如,芝麻的含钙
量比牛奶高过9倍,蕨菜的钙含量比牛奶高8倍,豆腐、大头菜、小白菜、油莱、苋菜
的含钙量比牛奶高1.5至3倍。在蔬菜中,红萝卜的含钙量算是比较低的了,但100红
萝卜也有33毫克钙,比牛奶的钙少不了多少。随便挑一种绿叶蔬菜,钙含量都不会低
于牛奶。只要吃蔬菜就不会缺钙。

如果小孩面前有西瓜和芝麻,小孩肯定挑西瓜,因为西瓜比芝麻大。人们选食物
补钙,假如面前有海带、豆腐、牛奶,人们很可能径直选牛奶,而不知道选择价廉物
美、含钙丰富的豆腐海带。是人们智商不如孩子吗?不是,是人们误信一句每天都在
重复的谎言"牛奶补钙"。

(二)喝牛奶反而会缺钙。例如,人均喝牛奶最多的四个国家――美国、芬兰、丹
麦、瑞典,缺钙最严重。在这些国家发生骨折的人比比皆是。喝牛奶最厉害的美国妇
女平均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患骨质疏松症。

不喝牛奶的民族反而不缺钙。西方科学家在非洲调查,发现非洲斑图妇女从来不
喝牛奶,钙质的获取完全来自蔬菜。斑图妇女一生当中平均生育10个子女,每个孩子
都哺乳一年以上,母亲们以乳汁哺育小孩,每天消耗大量的钙,但斑图妇女并没有缺
钙。

三十年前中国人很少喝牛奶,特别是农村人口从来不喝牛奶,而缺钙的情况闻所
未闻。八十岁的老农民能挑很重的担子,腰膀硬朗,骨硬牙坚。

从上述事实可知,正常饮食五谷蔬菜的人根本不会缺钙,但是,一旦喝牛奶或吃
肉食,就可能出现缺钙。因为喝牛奶或吃肉食,人的体液、血液变酸性,呈碱性的钙
元素便从骨头里溶出来,以中和酸性,钙完成使命后,变成废物从尿道排出来。钙这
样流失了。牛奶喝得越多,酸性体质越严重,钙流失就越厉害。可见,越喝牛奶越缺
钙。


牛奶连牛都不能喝

牛奶连牛都不能喝,这句话似乎说得太过分。但是在中国而言,这句话绝对不会
错。在西方国家的市场上有大量鲜奶,乳汁浓郁,没有掺水,走近牛奶就能闻到飘逸
的天然奶香。如果说这样鲜奶牛不能喝,肯定是不对的。然而,中国的奶品市场哪里
有这样的鲜奶呢?中国市场的奶全部都是加工奶,而加工奶品确实牛都不能喝,甚至
会把牛毒死。

爱丁堡的约翰?汤姆森曾用孪生小牛作试验,一只喂鲜奶,另一只喂加过工的
奶,吃鲜奶的小牛生长健康,吃加工奶的小牛在60天内死亡。试验重复了很多次,都
是同一样的结果。

国际知名营养学家雷蒙德?弗郎西斯在《选择健康》中说:"用生牛奶喂的小牛犊
会保持健康,但是,用加热杀菌过的牛奶喂养的小牛犊通常在八个星期之内就会死掉"


著名医学家新谷弘实在《不生病的活法》中指出:"如果用市面上销售的牛奶代替
母牛的乳汁来哺育小牛,那么小牛四五十天就有可能死掉"。

科学家研究认为,加工奶经过均质化工艺和高温灭菌处理,乳脂和生物酶被破
坏,并变成了有害物质。这样的奶实际是一种"变质物"。牛吃了吸收不到营养,并会
慢性中毒,不久就会死亡。

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任何食品加工越深,危害就越严重。例如大米、小麦、甘蔗
原本是很好的营养食品,但经过多道工艺加工成精大米、精面粉、精白糖之后,就对
人体健康非常不利了,甚至会致人糖尿病。又如,植物种子(如花生、大豆)的脂肪
是人体非常需要的营养,但如果将植物种子中的脂肪用压榨法榨出来,脂肪就变成严
重有害健康的食物了。因此各国政府建议人们每天吃加工油不得超过25克,无论是从
动物、植物里加工出来的油都是一样。

食物保持天然状态越完整,营养就越丰富,而对食物作任何加工都是对营养的破
坏,甚至会把好的食物变为毒物。最好的牛奶无疑是那种加工少、没有掺入饮用水和
化学物质、保持天然原状态、溢出天然奶香的制品。

中国奶业的奶制品的加工已严重背离食品应尽力保持天然营养的原则。奶制品的
加工程度实在令人不安。走进超市就会明白一切。"蒙牛纯牛奶"含蛋白质2.9 克,是
市场上含蛋白质最高的唯一品种。蒙牛牌其它品种的奶制品含蛋白质一般只有1克,其
他品牌的奶制品含量恐怕更低。我不得不为之称奇,历来被人们视为含
蛋白质高因而营养高的牛奶,其营养价值竟然低于白菜。白菜含蛋白质1.5克,比含蛋
白质只有1克的牛奶高50%的营养,并且白菜的钙含量也比牛奶高。喝牛奶不如吃白
菜。

再看看奶品中的化学物质。据厂商在包装上赫然明示的就有二十多种:阿斯巴
甜、氨赛蜜、库拉索凝胶、FOS|、IMO、卡拉胶、柠檬酸、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
钠、单硬脂酸甘油酯、三聚磷酸钠、纽红、红曲红、苯丙氨酸、活性益生元、低聚
糖、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日落黄、香精等等。如此之多的人
造化学物质,真的能吃吗?

现在据奶品厂商宣称他们的牛奶经过1100道工序。难怪市场上奶制品五花八
门:高维高锌奶,高纤高铁奶,高铁高钙奶,高钙高锌奶,高锌高纤奶,"特仑苏奶 "
,"双蛋白奶"、"舒化奶","双核奶","儿童奶","老人奶","女人高钙奶"。即使是
能吃的好东西,经过如此折腾,还能吃吗?!

2006年6月蒙牛乳业与中国奶业协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
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共同发起公
益一个行动:"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即令牛奶没有危害,喝一斤市场出售的牛奶,仅能获取5克蛋白质,岂不把人饿
死,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违抗自然遭天谴

大自然创造万物与生命。每一种有生命的物种都有天然的生存法则,如果违
反,必然衰亡。

各种天然动物都按照自然律进行饮食和生活,所以能够精力充沛地活着,活到自
然死亡。人的自然生命可以活到120至180岁,但是,人总是自作聪明违反自然规
则,因而人总是过早死亡,没有活到自然天年。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产奶。每种动物的乳汁都是专门用于哺育自己的新生后代,没
有一种动物过了哺乳期之后继续饮食乳汁,更没有一种成年动物要喝另外一种动物的
奶。

人类婴儿长到两三岁时就应当彻底断奶。母亲停止分泌乳汁和婴儿体内的乳酶彻
底消失的生理变化,精确地发生在同一时期,足见这是大自然的安排,是不可抗拒的
自然法则。然而,不少人偏偏要违抗自然,并荒唐地要喝另外一种动物(牛或羊)的
奶。因而这些人遭到天谴。

由于人的肠胃里缺少乳酶,喝下牛奶之后的结果是:不能消化,牛奶的蛋白质残
留在人的器官内,成为病菌绝佳的繁殖场所,由这个原因所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严
重的话甚至会剥夺婴幼儿的生命。牛奶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代谢紊乱,常常引起湿
疹、哮喘等过敏性的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引发可怕的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

牛奶中存在的一种天然激素IGF-1,是大自然赐给小牛崽的特殊礼物,很利于小牛
崽快速成长而又不影响小牛崽的健康,但是人吃到这种激素就会贻害无穷:早熟,笨
脑,短寿,促发各种癌症。请看下面的分述:

(一)性早熟。喝奶越严重,孩子越早熟。小女孩五六岁就来月经,小男孩的鸡
鸡却很小很小。据重庆晚报报道:市儿童医院性早熟门诊1990年代初,每年收治性早
熟患儿二三十例,到1998年约300例,2004年达到1000多例,2007年将接近2000例。

(二)笨脑。国际著名脑开发专家七田真先生在《从胎内开始的育儿》中说:牛
奶不仅会对身体,并且还会对大脑起到坏的影响。生下来的孩子,或是弱智,或是自
闭,或是不会说话,大部分来自于这样的原因:怀孕中的母亲自以为是为了孩子
好,而拼命地喝牛奶。
美国;鲍尔曼博士1980年发表论文《牛奶与思维障碍》,介绍了牛奶对5位精神病人的
损害案例。患者多年来意识错乱,情感冷漠,记忆减退,心理效率低,思维偏执,体
力下降,易疲劳,其中两人被迫住院治疗。但一旦停食牛奶后,四人痊愈,一人病情
好转。

(三)缩短生命。天然激素IGF-1刺激细胞分裂繁殖,无疑将使细胞提前衰老死
亡。虽然天然激素IGF-1可以使孩子长得高一点,高2至3厘米,但是,这是用生命作出
的交换。

(四)激发癌细胞。牛奶的天然激素IGF-1 可以刺激所有癌细胞活跃生长与繁
殖,几乎与每一种癌症都有关联。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类直接由牛奶中吸入激素IGF-1
后,从此体内各种细胞自行生产IGF-1激素,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后果。

牛奶中的乳糖也有力证明牛奶不适宜人类。人类的体内有五千多种不同的活性
酶,几乎可以消化所有食物中的糖分,但是,人体却唯独缺少乳糖酶,不能消化牛奶
中 的乳糖。许多人一喝牛奶就呕吐,腹泻,消化道发病。我的一位朋友的女儿长期患
肠道疾病,粪便连绵,到几个大医院求诊无效,但停食牛奶之后,很快痊愈。

牛奶在西方国家的兴衰

1910年之前西方国家喝牛奶的人并不多。原先只有北欧的部分民族有喝牛奶的传
统。1910年代中期,欧洲科学家用白鼠作实验,发现吃动物蛋白质食物能够使孩子长
得快而高,但是,也发现吃动物蛋白质会提前衰亡和易患疾病。

正在开拓市场肉食蛋奶企业便以动物蛋白质为亮点大作广告,宣扬动物蛋白质的
好出,但是他们从来不告诉人们吃动物肉将会缩短生命和患病。

说实在的,宣扬肉食、禽蛋富含蛋白质并非瞎吹,肉食、禽蛋的蛋白质含量至少
达到20%至25%,但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只有3%,低得说不出口,可是奶品企业不管这
些,他们跟着瞎吹瞎胡弄,他们创作了一句最美妙的广告词:"牛奶不就是最理想的儿
童食品吗?"他们的广告居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人们丝毫没有质疑牛奶的蛋白质含
量问题。

1920英国牛奶制造商通过学校以低廉的价格向小学生贩售牛奶,使牛奶大为普
及;1934年他们又成功游说政府在全国小学生中推行喝奶;1940年小学生在校喝奶的
政策传到美国,1957年美国国会更把喝奶政策延伸到幼稚园、托儿所、医疗中心、夏
令营。1960年以美国为师的日本在全国小学实行免费喝奶。世界各国竞相喝奶,无疑
是一次没有理性的跟风行动,同时也是牛奶商营销策划、游说政府、广告轮番轰炸的
杰作。

在肉食奶蛋食品商的营销炒作下,西方人的餐桌上蔬菜不见了,全部换上肉蛋与
奶品。可是到1960年代,问题暴露出来了:全民缺钙。美国50岁以上的妇女的髋骨骨
折成为普遍现象。缺钙就得补钙。于是,补钙成了全民行动。

已经忘记素菜的西方人只能在荤菜里寻找钙。牛奶含钙量虽然并不高,但与钙含
量几乎为零的肉食蛋类比,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补钙成了牛奶登峰造极的新亮点。补钙,喝奶,喝奶,补钙,医生和人们好象着
了魔。

奶业的兴旺如日中天。

可是十年过去了,人们缺钙的情况更加严重了。尤其令人恐慌的是,癌症、糖尿
病、心血管病、脑中风、高血脂、高血压、肥胖,如洪水一样朝人们直奔而来。美国
财政被医疗牵累,连连告急。美国国会慌忙为此设立营养特别委员会,组织科学家进
行营养与疾病调查。

1974年营养学家走出欧美,来到亚洲、非洲调查,发现从来不喝牛奶,很少吃肉
食的亚非人民根本不存在缺钙,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比欧美低
几十倍。

1977年美国国会发布震惊世界的"麦高文营养报告",报告以五千多页的祥实资料
证明肉食蛋奶使人百病丛生,而五谷蔬菜给人带来稳定的健康。牛奶以蛋白质和钙编
织的谎言终于破灭。受教育较高的白领阶层普遍接受新营养观念,摈弃牛奶肉食,选
择素食。1990年美国传出喜人信息,疾病的惯性列车终于刹住,此后营养性疾病年年
下降,一个重拾健康的时代正式来临。

美国政府虽然不能关闭奶品企业,也不能限制他们的生产,但是,正象对待烟草
企业一样,虽然不能限制烟草的生产,但可以限制烟草商的虚假广告。美国政府将牛
奶商的广告行为告上了法庭,并取得了胜诉。在美国的公共场所、路边,你已见不到
宣传牛奶是最营养的食物的广告了。

牛奶的谎言还要维持多久?

2007年中国社会刚刚透出牛奶危害健康的信息,整个中国社会一边倒压制不同声
音,特别是作为国家"公器"的卫生部新闻办,不提供学术争论的平台,在自己的官方
网站上只登载十五个所谓权威专家的文章,严斥"牛奶有害论",却不登载不同观点的
文章,也不介绍当代世界营养学对牛奶的研究与认识,这种做法正常吗?我相信,人
民的健康高于任何利益。在健康问题上应给足人民的知情权。

十五个权威专家的文章谬误百出,论点没有论据,内容不过是重复牛奶商多年来
耳熟能详的广告词,足见头顶权威光环的老人们的学术知识还停留在三十年前。或许
有的权威并不糊涂,只是出卖了良知。
在良知与利益之间需要作选择的时候,选择利益而违背良知的话,教授就会变成"叫兽
",学者就会变成"学贼",政府就会丧失作为"国家公器"的职能,变成利益集团的看门
狗。

2009年我们拭目以待,如果世界最发达国家关于牛奶研究的真相,仍然不能大白
于中国,奶制品利益集团编织的谎言仍然由权威的铁幕包裹,牢不可破,那就只能证
明我们的社会病了。

FW: 申城土方车再肇事:搅拌车压扁出租车3人惨死

FW: 申城土方车再肇事:搅拌车压扁出租车3人惨死




  死者为出租车司机、乘客 事发周园路秀浦路路口 疑因车速过快转向后侧翻

  东方早报记者 史寅�

   <http://sh.sinaimg.cn/cr/2009/1201/3872626083.jpg>

  水泥搅拌车压扁出租车的事故现场。网友供图

  昨日15时30分左右,浦东新区周园路秀浦路路口发生一起车祸。一部水泥搅拌车在路口撞上一部出租车,土方车侧翻后将出租车车身压扁,造成出租车上三人全部当场身亡。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出租车车轮被压飞

  早报记者来到现场时,事故车辆已被拖往附近的浦周停车场暂时停放,但路面上仍然铺满了用于吸附油迹的沙土,以及散落一地的破碎零件。虽然距离事故发生时已有一段时间,但现场弥漫的柴油味仍然相当浓重。数名警察正在现场继续事故清理工作,两部市容环卫的清扫车辆随后也来到路口,清理路面上的油迹与沙土。

  事故发生在15时30分左右,一部标有"上海建工 <http://finance.sina.com.cn/realstock/company/sh600170/nc.shtml> (15.55,0.47,3.12%)"字样,牌照为沪B32829的白色水泥搅拌车沿周园路东向西行驶,在路口与一部北向南沿秀浦路行驶、牌照为EM4811的红色出租车相撞。根据现场情况及目击者叙述,记者了解到,两车相撞之后,原本互为直角行驶的两车在冲击力下被"拧"成同向行驶。

  由于搅拌车重心较高,受到冲撞急停后,搅拌车因惯性失去控制。根据地面上散乱的宽胎刹车印迹显示,当时搅拌车的司机可能采取了制动措施并试图转向,但在此过程中,车头及拖挂的水泥滚筒整体向右倾斜侧翻,压在下方的出租车上。

  受到撞击并遭重压的出租车几乎被整个"藏"在了巨大的搅拌车车身下,出租车立刻被"拍"得严重变形,连车轮都飞了出去。

  疑因搅拌车车速过快

  据目击者介绍,当时出租车上共有三人,分别为一名司机和一对50多岁的夫妻。搅拌车几乎将整个出租车车厢砸扁。现场救援人员将搅拌车吊离时,下方出租车的残骸已经不成模样,车体中部受创尤其严重,被压成薄薄一层,车中的三人毫无生还机会。

  据现场所见,两车的撞击地点位于路口中央偏西北处。一名在现场的资深驾驶员由此推断,当时出租车刚刚驶入十字路口,而水泥搅拌车则已经穿过秀浦路,出租车在刚"探"出头的时候就被搅拌车狠狠撞上了左侧车身。

  这名驾驶员表示,根据他的经验,水泥搅拌车的车速可能比较快。"路面还是比较宽的,如果(搅拌车)开四、五十码的话,要刹车是可以刹得下来的。"警方则表示,具体事故原因仍有待进一步调查。

  19时左右,记者在浦周停车场门外见到了正被拖出停车场的水泥搅拌车。此时,搅拌车已经无法自主行驶,由一台拖车抬起车头后拖行。从表面上看,虽然经历一次碰撞与侧翻,但由于搅拌车车身坚固,自重又大,因此受损状况不明显。搅拌车主要的破损部位集中在侧翻后压在下方的车身右侧,车身右侧的油箱上也有明显的撞压痕迹。

  有目击者表示,现场浓重的柴油味和地面大量油迹应该是由于搅拌车油箱破损漏油所致。所幸,由于柴油较不易燃,车祸现场并未发生燃烧现象。

  ◎ 记者手记

  土方车还要"撒野"到几时?

  又是水泥搅拌车!一下子夺走3条人命!

  以土方车和水泥搅拌车为代表的大型车最近又掀起了一轮"轧死人的高潮":撞倒电瓶车摩托车轧死车主、引发车祸刮倒交通信号灯砸死路人、直接碾死路人……11月17日到25日,水泥搅拌车和土方车9天之内轧死8个人,引发市民的震怒,网民直呼"大型车出没请注意"。

  而翻开早报的报道,在6月15日至7月4日,土方车也曾连夺七命,市民曾致电早报称"见到土方车就害怕",有关部门也曾表示要加大整治的力度,不到半年,相似的场景为何再次以如此超乎想象的血腥方式重演?

  超载、超速、闯红灯,土方车和水泥搅拌车为什么如此野蛮?!难道真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至于有关政府部门就只能对此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一条一条鲜活的人命带着愤怒与恐惧而去?

  土方车司机说他们很"无奈",说自己也不想像开"黑车"那样提心吊胆,但为了多挣钱,他们只能"多载快跑";一些施工单位千方百计"钻空子",少申报、不申报或使用无证、无资质车辆与司机;交警部门说,他们只能查处违章,现有警力也不可能覆盖所有路口,24小时执勤;市绿化和市容局呢?该局负责人在谈及渣土管理时的一句话可谓直言不讳:颠覆传统管理模式势必触动一些人的利益。

  人命关天,土方车还要"撒野"到几时?

  市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学院政法学院院长薄海豹疾呼,请有关部门尽快拿出一个罚一儆百的办法来把!

FW: 月薪过万,80后小夫妻为一间婚房挥别上海

FW: 月薪过万,80后小夫妻为一间婚房挥别上海





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使年轻人有房住,这是我们的政策导向。如果忘了这条,从理性上讲也不行。为什么呢?上海的发展取决于人才,如果你房价高得让人才都不来了,你上海有什么希望啊?

  ――摘自"俞正声同志就上海党建接受媒体专访"

  截至11月21日,上海商品房成交均价已经突破了15000元/平米的大关,"外环内无万元房"让不少刚从高校毕业不久、正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大学生选择了"蚁居",也让一部分在上海小有基础的人选择"出海",去外地安家。

  在上海,年轻人买房的压力究竟有多大?外地人安居的成本究竟有多高?月薪1万元、存款20多万元的80后青年张林对记者这样说道:"我真的很想留在上海,但我真的买不起房子。"

  本版撰稿记者 王佳敏

  走出校园,走进后毕业时代的年轻人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们正面对怎样的压力?他们的理想与现实有着怎样的距离?俞正声书记大声疾呼,上海的发展取决于人才。上海正全面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在培养吸纳高端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同步完善梯队人才建设,需要给予这些金字塔塔基的年轻人持续关注的目光。本报今起推出"后毕业时代・青年生存成本调查"系列报道,就是希望将触角定格在这个城市的那些年轻的足迹,关注他们的现实生存状况,呼唤社会各界对他们的更多关注。

  2005年

  幸福就是:月薪5000元,房子月租金800元

  "我和女友都觉得,苦一段时间后,我们就能在上海拥有一套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房子了。"

  2005年6月,上海一家知名高校金融系的毕业生张林凭借着出色的专业背景和成绩顺利被上海一家事业单位录用。张林说,他的岗位是期货交易,第一年给的月薪是5000元,之后工资还会根据工作年限上涨,每年还有学习进修的机会。"这样的工作待遇当时让很多同学眼红,老家的父母也着实高兴了一把。"

  张林的工作就这样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落实了下来,刚毕业即月薪5000元的收入让他欣喜了一阵子,随即把在广州工作的女朋友接到了身边。

  即便工作再好,两个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想要买房是不可能的,而在上海市中心,想要租一套两人居住的房子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为了节省开支早日圆自己的买房梦,张林和女朋友在杨浦区租了一间老公房,"那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房子,地板是木质结构的,走路的时候咯吱作响,隔音也不好,邻居家的孩子今天考试不好了,明天要春游了我全能都知道。"

  虽然住得并不舒服,但是张林说,能从寝室的集体生活到两个人蜗居的生活,他已经非常满足了,而且10平方米不到的房子月租金当时只要800元,"我和女友都觉得非常合适。毕竟,这只是我们暂时的落脚点,苦一段时间后,等我们存够了首付就能在上海拥有一套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房子了。"

  2007年

  遗憾诞生:月薪升到1万,房子涨了30多万

  "每加一次班,我都能感觉到离我的买房梦更进一步,可是我仍然追不上房子的涨速。"

  张林说,刚工作那会,他和女友都非常拼命,"每加一次班,我都能感觉到离我的买房梦更进一步。"而事实上,因为张林的努力,很快,他就成为了单位里的业务骨干,工作仅一年,张林就被单位定为内部培养对象,"为此,我还获得了一次出国培训的机会,同时工资也跟着涨到了6000元。"

  事实上,张林的算盘确实打得很好,他告诉记者,由于上海是国内金融领域的核心地带,对于他这样金融专业毕业的人来说,上海的工作机会是最诱人的"镀金方式","上海工作一年所获得的经验远远超过老家同样岗位工作5年所能获得的经验。我这么拼命就是想在上海安家,圆一圆我的事业梦想。"

  2007年,在工作满两年之后,张林凭借优秀的业务能力被一家证券公司相中,尽管原来的单位极力挽留,但由于对方开出了月薪1万的"高价",张林毅然辞去了事业单位的铁饭碗,跳槽去这家公司从事IPO上市的分析工作。

  虽然工资节节攀升,张林和女友又非常节省,然而,2007年时,上海的房价已经达到了一个高点。张林说,自己曾经在刚毕业时与女友一起看中的一套位于闵行的90平米的房子已经从原先的50万涨到了80多万。

  "也就是说,虽然我的工资翻番了,可是,我仍然追不上房子的涨速!"从事金融工作的张林看出了楼市的"大好前景",为了尽快能买到房子,张林决定和女朋友再节省一点。"我因为做IPO上市,经常出差,所以女友就和同事合租一间两室户,我周末回来就和女友挤一挤,这样,我们的租金又省了一大半!"

  2009年

  离沪原因:20多万存款VS近40万婚房首付

  "在上海,如果有房子,我们的婚事根本不会拖到现在;回老家,想来日子或许会好过点。"

  转眼到了2009年,两个已经工作了4年的年轻人已经到了必须要考虑结婚的年龄。张林说,他和女友为了婚房推迟结婚的时间,然而,今年女友的家人实在是不同意再拖了,"无奈之下,我们只有先回老家领了结婚证。"

  虽然领证的"缓兵之计"让双方家长暂时放心了,但是小夫妻两个的矛盾却开始升级,"领证了就是夫妻,夫妻俩还要和别人合租一套房子,心里总归是不舒服的。"而让张林觉得"没有房子实在不行"的导火索则是前几个月跟老人的一通电话,原来,眼看着孩子结婚,双方老人都想要到上海来住一段时间,看看小夫妻两人的生活到底怎么样。

  这个时候,张林觉得房子的事情不能再拖了,看着银行户头里他和女友辛苦攒下的20多万元存款,张林再一次踏上看房路。"可是那个时候,控江路的房子已经均价2万了,也就是说90平米的小套就要180万,首付两成的话月供4000多元,这一点我和女友省一省还是没问题的,但是30多万的首付加上买房的各种手续费和税费,我当时20多万的存款实在是捉襟见肘。"

  张林和女友也想过要问双方老人一起凑足这近40万的首期买房款,"但是我的父母是南宁的下岗工人,女友的家人则在农村,说穿了,两边老人我们都指望不上。"眼看着日子越来越难过,小夫妻的矛盾又在升级中,张林最后决定带着老婆回南宁。

  "其实,如果有房子,我们的婚事根本不会拖到现在。在老家,以我的工作经验可以找到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了,再加上我们20多万的存款,老家5000元房价的房子几乎堪比'豪宅',想来这样日子或许会好过点。"在现实面前,原本带着雄心壮志想要在上海这座金融城里大展拳脚的张林不得已带着新婚的妻子踏上了回老家的K537次列车。  

  群像

  蚁居族

  这部分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80后,工作年限通常都在5年之内,而一些地区大量合法和违法建设的出租房屋,使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在此形成聚居,这部分大学生基本上不会考虑在上海买房,他们留在上海主要是为了"卧薪尝胆"、谋求发展。

  外环内无万元房,毕业生只能"蚁居"

  "我想要留在上海,但是我真的买不起房子!"去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小王目前就职于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年薪近万元的他为了买房一直和同学一起在普陀区一小区内群租,"10平米左右的房子里要住两个人,虽然很挤,不过毕竟便宜,这样我可以更快地存钱。"

  事实上,小王群租的房子基本上就是"白领之家",三房两厅的房子住着近10个白领。不过,由于人员流动比较大,小王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已经换了两个同屋了。"虽然生活条件不佳,但是交通比较方便,上班只需要一辆公交车,每天来回4元都不到。"

  有了父母的"赞助"以及自己总共20万元的积蓄,小王开始在上海寻房。然而,一个月的看房经历却让小王发现,原来上海外环内根本找不到万元内的新开楼盘,而这也彻底打消了他想要留在上海的念头,"现在就是在公司努力工作,反正现在和朋友'蚁居',我就以公司为家了,等有一天我有了足够的资历再跳去别的城市谋求发展。"

  【"蚁居"后……】

  在上海"群居",是为了去外地单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上海的白领中,"蚁居族"并不在少数,这部分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80后,而工作年限通常都在5年之内,由于房价过高而自身的工作资历还不够,他们往往选择群居生活,等待在上海经过磨练之后再去其他城市谋求一份更好的工作。

  而他们"蚁居"的住房通常都是房租低廉、交通便利,同学、老乡相对集中,群体间容易形成认同感等,这些地区大量合法和违法建设的出租房屋,使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此落脚成为可能,因而形成聚居,这部分大学生基本上不会考虑在上海买房,他们留在上海主要是为了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内"卧薪尝胆",等待工作经验丰富后再去外地谋求发展。

  出海族

  由于在上海买房等生活成本过高,不少年轻人选择在上海锻炼十八般武艺,然后"出海"移居外地,买房安家寻找相对轻松的生活。

  主动型:做上海房奴不如做外地老板

  "在上海,买不起房、工作压力又大,生活成本又高,这样的情况下不如归去!"这是白领小于在离开上海前发的最后一个帖子。

  小于从上海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日资企业工作,和丈夫两人的月收入税后都有7000多元。然而,这样一对业绩优秀的白领最近却考虑"出海","跟着老公回重庆"。小于说,他和丈夫的工作都不错,不仅待遇优厚,公司还经常会有去日本培训的计划,"如果我们有套房子的话,在上海的日子其实是很滋润的。"

  然而,今年已经年过30的小于怀孕了,这让她和丈夫必须要考虑房子的问题,"我们两个的存款过日子绰绰有余,但是要买房却是望尘莫及。"小于说,自己和丈夫几年前就考虑过要买房,但是当时的房价已经很高了,无奈之下,丈夫在老家重庆的解放碑附近买了一个10平米不到的小商铺。"当时我们想先投资买个商铺,租金可以存起来在上海买套房。"

  不过,几年下来,小于靠着重庆商铺出租赚来的租金远远抵不上上海楼市涨价的脚步。即将到来的小宝宝又需要住房,于是,小于和丈夫考虑不如回老家。"我因为比较喜欢逛七浦路,跟不少老板的关系还不错,他们同意给我提供货源,所以我打算跟丈夫回重庆经营商铺。"

  "这次回去在重庆市中心稍微贷了点款买了套很不错的房子,剩下的钱我们除了装修商铺之外还进了一批衣服。"小于告诉记者,目前他已经"出海"2个多月了,老公由于在上海有金融工作背景,在重庆得到了一份外资公司客户经理的职务,月薪9000元。

  而怀孕的小于则每天和婆婆一起负责管理商铺,"我从上海批发来的衣服销量非常好。"小于说,来到重庆的这两个月,"钱赚得不比上海少,而生活质量却明显提高,我们现在的房子位于重庆的市中心,考虑到小宝宝马上要出世,我们刚买了一辆车,日子过得非常的舒适。"

  被动型:觅到安身之所后再闯上海滩

  如果说小于的"出海"是她与丈夫主动的选择,在一家媒体工作的小刘则是被动离开。他告诉记者,自己毕业于上海某知名高校的新闻学院,当时全班有一半的同学先后去了广州、深圳工作,而他则留在了上海,"总觉得上海是金融中心,可能机会会更多一些。"

  然而,工作了几年后,小于的工资虽然跟着涨了一些,可是房子却越发买不起了。"而当年去了广州的同学,由于广州的房子相对便宜,他们凭借工作几年的积蓄都纷纷在广州买了房子安了家,可是,当年留在上海的同学大部分却仍然是漂在上海,都没有房子。"

  小刘说,自己也快要30岁了,总是要考虑安身立命的事情了,没有房子总归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情,而自己在上海的工作肯定是赶不上买房的脚步了,为了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小刘辞职去了杭州一家著名的外资公司当媒体公关。

  "我用在上海的积蓄以及父母的资助在杭州买了一间房间,现在的生活是暂时稳定下来。"小刘说,他目前在杭州的房子是一套两房两厅的公寓,他将其中的一间出租给了一起工作的同事,租金缓解了他每月的还贷压力。

  "我现在手头还有10多万的积蓄,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准备再投资一个昆山的小套,等到那里行情见涨的时候我再抛掉,希望这样几个转手之后我的存款可以丰厚些。"小刘说,等到时机成熟了,他还是想要来上海,"反正我在杭州有安身之处了,等到我手头宽裕一点,我还想再闯上海,毕竟这里汇集了不少国际企业,机会也更多一些。"

  【"出海经"】

  房价高、租房贵,白领纷纷想逃

  记者调查发现,在网上,像小于和刘先生这样的"出海族"并不在少数,由于上海工作压力大、买房成本高,不少白领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打算"出海透口气",过不同于上海的更为轻松惬意的生活。

  在各式各样的"出海"原因中,记者发现,房价过高、租房太贵是不少"出海族"移居外地的重要原因。"年轻人是应该打拼,可是,结婚生子是很现实的问题,只有钱却没有房子总归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情。"

  记者同时发现,"出海"在成为不少白领职场论坛上的热门话题之后,已经"出海"的白领也纷纷上网为有"出海"打算的白领出谋划策。"要移居外地不能凭一时冲动,对移居城市的方言、饮食习惯、气候、生活成本等细节问题都要事先做好周密的调查、安排才能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