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功能齊全的"可佩戴式計算機"日前問世,能將網絡與日常生活天衣無縫地結合起來的"第六感",被認為將為計算機領域帶來令人矚目的突破。但"第六感"同時引發了人們該如何保護隱私等憂慮
譚薇/編譯
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後佩雷諾夫•密斯基(Pranav Mistry)最近開發出了一款功能齊全的"可佩戴式計算機"(Wearable Computer)──"第六感"(The Sixth Sense),其目的在于"將充滿活力的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結合在一起"。將幫助人類創造出"身臨其境"的理想網絡環境。
最終形態將是數字型隱形眼鏡
"第六感"乍看之下並不複雜,它由網絡攝像頭、投影儀、可懸挂式電池組、鏡子和彩色感應膠帶組成,總費用約為350美元。它的最大特點,在于可以插入具有互聯網功能的手機中,根據使用者手指尖佩戴的彩色感應膠帶所傳導的手勢進行操作,搜尋所需信息或者處理影像,從而將網絡與日常生活天衣無縫地結合起來。
例如,當你在超市選購衛生用紙時,手中的彩色膠帶就會傳達信息,並由攝像頭提供所選擇產品的圖像到懸挂在身上的手機,自動對產品進行識別,然後通過投影儀那些即時在網絡上得到的關于該產品的確切信息,如產地、品牌、包裝材料和營養成分等會自動投射在產品外包裝平面,以幫助購買者決定產品是否是他最好的選擇。當你在書店捧起一本新書時,"第六感"會立刻在封頁上投影出亞馬遜網站的評級乃至某位批評家的特評;當你翻至其中一頁時,還可以讀到額外的"注釋",如某幅插圖的典故等。在通往機場的路上,只需輕掃一眼機票,你便可以知道飛機是否誤點,候機室的通道是否已被改建等等。不僅如此,"第六感"還使讀報成了真正意義上"圖文並茂"的享受。隨著指尖的移動,你可以收看體育賽事、新聞播報以及人物訪談等相關的視頻。簡言之,通過對網絡數據庫的快速訪問,"第六感"可以提供所謂的"即時智慧"(Instant Wisdom),幫助人們作出正確的決定。
若是需要"第六感"執行更高級的功能,用戶可以做出相應的簡單手勢以觸發相機進行拍攝。例如,當使用者面對牆上的地圖,用雙手比劃出一片狹長的地帶時,"第六感"便會"心領神會"地標示出海灘的地點;更令人稱奇的是,它甚至可以解讀iComic式漫畫手勢。使用者只需用食指和拇指搭出拍照的手勢,"第六感"便會自動記錄下眼前的風景。之後使用者可以走近任一平面,欣賞自己的作品,並用手勢將其歸類重組。"第六感"甚至催生了世界上最輕的手表──使用者只需在手腕上輕輕劃上一圈,便可清楚地看到數字手表的投影。
自密斯基在科技、設計和環境大會(Technology, Design and Environment )上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之後,他每天都會收到數以百計的咨詢郵件──從想要改變創作方式的藝術家到試圖進入患者生命體征的醫生。
盡管手機的聯網功能仍有待改善,觀察家們普遍認為,"第六感"的誕生將為計算機領域帶來令人矚目的突破。先進技術研究和咨詢公司SciVestor (Advance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Consulting Firm SciVestor)創始人喬納斯•萊米斯(Jonas Lamis)預測,"第六感"中投影儀的最終形態將是一種數字型隱形眼鏡,它可以將信息直接輸入使用者的視野。例如,在充斥著各類廣告和海報的街道上,人們只會看到符合個人興趣和需求的廣告信息,他們也可以毫不費力地進入虛擬空間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是個人體驗。
未來的"第六感"還將擁有先進的面部識別功能,任何擦肩而過之人的信息都將在瞬間一覽無余,你和某人握手,這個人的個人信息立刻可以顯示出來:他是否曾為某位政治候選人捐款,是否開過一個以環保為主題的博客,是否曾經進入過某個需要注冊的數據庫等等。如今,麻省理工學院正在申請"第六感"的專利,以便為日後的商業化生產鋪平道路。據密斯基介紹,它最終很可能會發展成一個將所有功能集于一身的精簡型設備。
"即時智慧"是否會引發普遍的焦慮感?
在"第六感"問世之前,一些科研機構和企業也在該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例如,鳳凰城一家互聯網公司開發出的一種新系統可以利用來自全球定位系統的數據,根據拍攝地點對手機內的照片進行自動分組。2004年,該公司的創立者托德•霍夫曼(Todd Huffman)通過手術在指尖植入磁鐵,以體驗耳蝸移植的效果。指尖的磁鐵使他本能地反映出視線之外的帶電物體的存在。霍夫曼認為,"第六感"相對于智能手機的優勢正是基于這一原理。對事物的觀察越是省力,人們就越是可以根據接收到的信息有效調整自己的行為。"第六感"成功地創造出了一種身臨其境的網絡環境,其豐富性和複雜度令人咋舌。換言之,網絡世界比現實世界更令人振奮。
無獨有偶,在日前于曼哈頓舉行的後自然歷史展"Corpus Extremus (LIFE+)" 上,藝術家斯特拉瑞克(Stelarc)也在視頻中展示了具有藍牙功能的人造耳朵移植手術。他用了整整12年時間,才爭取到了手術所需的資金和醫師。外科醫生在他的前臂上植入了一只多孔聚乙烯假耳,並計劃注入其本身的耳垂幹細胞以完善其生長形態,很快這只假耳便與他的血管和組織連成一體。斯特拉瑞克打算再添加一只麥克風,將人造耳朵捕捉到的一切聲音通過無線信號發送到網上。這樣一來,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實時"收聽"他在澳大利亞的生活。
斯特拉瑞克認為,人工耳朵的成功移植意味著人們可以在現有的技術平台上改造、完善乃至添加人體器官,並實現人體與網絡的互聯。這也是對于當代過剩、矛盾和更替的隱喻。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生命、死亡和身份觀念正變得越來越模糊。
在某種程度上,斯特拉瑞克的觀點也代表了當今公眾關于未來計算機的憂思:人們是否會過于倚賴"第六感"式的電腦設備?"即時智慧"的大規模生產是否會引發一種普遍的焦慮感?在這個數字時代里,人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盡管如此,"第六感"的粉絲群仍在日益壯大。研究者認為,隨著無線互聯和微型芯片等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計算機將重新塑造人們眼中的世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